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时时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良好的环境是无痕的熏陶。环境熏陶贵在坚持,只要一以贯之,成效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彰显。
让家庭多一些科学和人文气息。社会大环境是个复合体,有正面的因素,也有负面的因素。我们没办法改变社会大环境,但我们完全可以优化家庭小环境,这是家长的责任。展示图片、营造家庭书香味,都是优化家庭文化氛围的好办法。幼儿期以展示科学、艺术、人文、运动类内容为佳,涉及面要广一些;随着孩子长大,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想,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孩子喜欢的、激励人心的内容。环境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一个恒量,积极因素多了,消极因素就会缺少空间。
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应该把自己对生活或事业的追求展示在孩子面前。有一些家长,他们不识字,也不刻意进行家庭教育,仅仅是体现出的善良、勤劳等品质,也能对孩子产生非同寻常的影响,可见身教的价值。我坚持与孩子一起分享工作、学习的甜酸苦辣,有意让他感受到父辈的追求。
用榜样引领孩子成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可以是身边成功的人,也可以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寻找。如爱因斯坦等。
关注孩子的同伴群体。孩子有好奇心,特别容易受到同伴违反规则的不良行为的影响。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同伴交往情况。我鼓励孩子与同学多交往,但也总是多个心眼。若发现伙伴中有特别缺乏教养者,我会及时进行引导,通过一分为二的分析,让孩子认识到伙伴的优点与缺点,既引导孩子求同存异与人交往,又不能被他人的缺点同化。
提高孩子对不良环境的免疫力。出淤泥而不染的孩子,毕竟凤毛麟角;希望孩子“不染”,最理想的方法是远离“淤泥”。古代孟母三迁,曾是家教典范。但是,当前是多元价值观的时代,社会上充斥着各种消极因素,靠迁居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其实,只要注重是非观念的教育,“污染源”也并不一定那么可怕。每当孩子接触到消极因素时,家长如能主动引导,孩子自然会对假恶丑产生厌恶感。当孩子具备辨别能力时,消极的因素则会变成反面教材,这样,坏事反而有可能变成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