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李琬澜考了644分,尽管已经被中科大录取,却因为与自己最喜欢的北京大学数学系擦肩而过,他选择了放弃。复读一年后,今年他以670分的成绩冲进重庆市理科前30名,这次,他选择了清华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
从小对数学很感兴趣
去年,李琬澜考了644分。妈妈李屹说,根据他们的了解,全国范围内的大学,除了北大、清华等五所大学,这个成绩应该都没问题。可李琬澜几乎是在得知成绩的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复读的决定。“即使最困难的时候,我都从来没有对这个决定后悔过。因为这个结果不是我想要的。”
李琬澜的父亲李波是重庆能源巨能川九公司一名普通的钳工,在李琬澜很小的时候,李波就给他看一些诸如趣味数学的书。
李琬澜至今对那些书中的一些题目记忆犹新:“比如,甲乙两人相距100米,以一定的速度相对而行,有一条狗与甲同方向前进,碰到乙以后就退回去,问甲乙碰面的时候,小狗走了多少米?”
正是父亲对自己儿时的启蒙教育,让数学这颗种子在李琬澜心中扎了根。
第一时间决定复读
去年考完数学,李琬澜心头一沉,“觉得自己没发挥好。”正因为如此,后面的理综科目也发挥不理想。
成绩出来后(644分),李琬澜当即决定复读。他觉得,这是上天要给自己的一个考验。在此之前,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北京大学数学系。
其实,对于李琬澜的这个决定,父母和同学都不太赞成,纷纷劝他放弃这个想法。去年7月份,李琬澜收到了中科大的录取通知书。不过,父母最终选择了尊重李琬澜的意见。就在那个月,李琬澜走进了重庆一中开始复读。
复读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开学后,除了第二次考试排到全年级第二名,其他几次考试,李琬澜对成绩都不太满意。
接连的打击,让李琬澜有些灰心。但短暂的颓废之后,李琬澜觉得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他跟老师请了假,跑到操场静坐了两个小时,“让自己静下心来,顺便总结一下之前失败的原因,自己给自己打气。”
第一个高三已经够辛苦了,可这个过程,李琬澜还得重复一次。尽管妈妈每次打电话都叮嘱他,一定要在晚上12点前上床睡觉,不要太辛苦,但李琬澜每晚上床时,时针都已经指到12点半。春节假期后,直到高考结束,李琬澜才回了一次家。
学习要做到心无杂念
考前一个月,李琬澜说,自己的心态已经调整得很好,“心静如水,心无杂念。”今年6月7日,李琬澜第二次走进考场。“这一次,我数学最后一个大题依然没有做完,但是我不去想它,后面的理综发挥得很好。”
成绩揭晓时,他考了670分:语文114分、数学141分、英语131分、理科综合284分。全市670分以上的总共37人,671分及以上的有29人。
李琬澜说,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不能复制,他觉得唯一有借鉴价值的是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心静,提高专注度。
今年之所以选择清华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李琬澜说,听了学长们的很多介绍,觉得这个专业需要大量的数学基础,“这还是与我的初衷相符,没有远离最爱的数学。”
从小就培养了好习惯
家里的经济并不富裕,李屹听到这个成绩时,终于觉得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李波的工作需要常年在外,每年只能回家两次,教育儿子的担子几乎全压在下岗的李屹一个人身上。“考试那几天,我不敢给李琬澜打电话,就给老公一直打电话,心里紧张不得了。”
李屹觉得,李琬澜取得这个成绩,与他从小的习惯养成有很大的关系。“我没办法辅导他的功课,只能在其他方面帮忙。”小时候,工作再忙,李屹都会尽量每周带李琬澜到书店里去看书。直到现在,李琬澜对吃穿这些都没有高要求,买书是他唯一“奢侈”的爱好。
从小到大,李琬澜都是自己收拾床铺。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班主任给李屹打电话,说“李琬澜太懂事了”。原来,其他小朋友吃完饭,都将脏饭盒直接带回家,只有李琬澜一个人将饭盒洗干净再放回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