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杭城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将陆续接到公办小学的首批录取通知书。家长们一边焦急等待录取通知书,一边纠结着暑假该怎么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
这不,最近,早报学堂君就接到N多一年级新生妈妈的求助:暑假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要提前教拼音、数学、写字吗?要不要给孩子布置作业?是不是从现在开始就要禁止孩子看电视?孩子很调皮啊,读书了上课坐不住怎么办?孩子觉得小学“很可怕”,我该怎么说让他爱上学校……
所有和孩子相关的,事无巨细,都成了家长担心的话题。
这几天,学堂君请来了强大的后援团,有经验丰富的小学老师,有刚陪伴孩子完成一年级学业的家长,当然还少不了亲身经历了一年级学习、感受最深的孩子们自己,让他们为焦虑的新生爸妈们答疑解惑,来说说读小学的那些事儿。
老师说
心理准备:家长不要流露焦虑情绪
杭州天长小学的屠兰老师在幼小衔接上很有经验,去年9月到现在,她刚带了一学年的一年级孩子。她总结,能很快适应学校生活的孩子,有几个特点:性格比较开朗、习惯比较好,比较独立,能坐得住。绝大多数的孩子,在一个月左右,就能适应小学生活了,家长不用太担心。不过,提前做些适应性的准备是需要的。
首先,家长和孩子都要做好心理准备。
孩子入学,可以说是第二个“断乳期”,很多家长都会焦虑,这是正常的,但不要把自己焦虑的一面表现在孩子面前。家长的焦虑很容易会影响孩子。“相信孩子、相信学校、相信老师,要对孩子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家长积极的心态会传递给孩子正能量。”屠老师说。
生活自理能力要有准备。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上会有很大的变化。学校里没有生活老师,没有家长帮忙,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了,孩子一下子可能会适应不了,“需要家长提前为孩子做些准备”。
首先,是作息时间的调整,一般早上7:00前起床,晚上8:30前入睡。其次,是学会自理生活,比如自己上厕所、自己吃饭、自己系鞋带、自己整理物品、自己穿脱衣服等。屠老师说,这些生活能力看似简单,但基本上每年有近半数的孩子有这些方面的困难。另外,生活自理能力的缺失,也会影响到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习用品的准备。
屠老师建议,学习用品,越简单越好,花俏的学习用品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另外,一次买的量要少,用完了再买,这是让孩子学会珍惜学习用品。书包,要买轻巧一点的,现在好多学校一二年级是不需要背书包回家的。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终身受用
学习习惯的准备,是最重要的一点。
屠老师说,其实,一年级的老师对孩子学前的知识储备并不很在意。“我们的教育是零起点教育,即便学前没有识字,没有练过计算,只要学习习惯好,半年、一年后马上就可以赶上。”但学习习惯的准备,至关重要。这个暑假,要重点培养哪些学习习惯?怎么培养呢?
倾听习惯。建议家长每天和孩子有交流的时间。“和孩子面对面的交流,目光要有对接,不要一边做其他事情,一边和孩子聊天。”这对培养孩子的专注倾听有好处,“我们有的孩子一下子适应不了,是因为不会倾听,稍不注意,老师说了什么没听清,下一步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阅读习惯。一些简单的绘本读物要让孩子多阅读。家庭要营造阅读的氛围,每天全家有一段一起阅读的时间。比如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也可以自己看报纸。尽量离开电子用品,接触纸质书本。“开展亲子阅读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好办法。”
主动学习的习惯。“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做个有心的家长。”比如家门口的路牌、门牌每天看得到,可以让孩子认认。马路上的招牌读给孩子听听,孩子就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这些生活中的识字不会增加孩子的负担,反而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相反,如果从来不引导孩子去主动认字,让孩子失去一个个学习的机会,以后对什么事都默然对待,学习怎么会好呢?”屠老师说,有些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一个原因是平时缺少动手动脑的机会,上学后有很多需要自己动手动脑才能学会的知识,就感到压力大了,“主动学习的习惯需要从小培养。”
安静做事的习惯。屠老师建议,在学前,让孩子有安静的练习时间。比如让孩子安静地坐在书桌前画画、看书、写字、拼图、下棋、搭积木等,家长不要去打扰孩子,逐渐加长时间。特别是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家庭,要提醒老人不要在孩子学习的时间里去问寒问暖,送水送点心。可以和孩子约定,在学习期间门口挂上“请勿打扰”,孩子会很高兴这样做的。
身体素质的准备。孩子进入小学后,每天按课表上课,尽量不让孩子缺课,身体素质一定要好。除了吃好、睡好,还要积极锻炼身体,“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学好本领”。屠老师建议,比较好的锻炼是:跳绳、投掷、跑步。这些项目是小学要测试的项目,提前练习,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