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上城区春江、凤凰两个社区,今年9月,有100多户家庭的小朋友要读小学了。
家长们本以为,他们的孩子在几个月后,就可以背着书包去杭师附小钱江校区了——这所学校距离社区几步之遥,也是他们心仪的名校。可是,就在几天前,家长们突然被告知:小朋友不能去钱江校区了,被安排到秋涛校区(注:原为秋涛路小学,去年并入杭师附小)去上学。
“这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前段时间,才刚刚宣布过我们家宝宝属于钱江校区的,怎么说变就变。”家长们纳闷:
家门口的钱江校区没得上学,反而要送孩子到一两公里外的秋涛校区读书,这还是就近入学吗?
搞突然袭击,到底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有没有考虑过孩子上学路上舍近求远后的安全问题?
这样的调整,是否过于随意了?
三月初还是钱江校区,三月下旬就变成秋涛校区
几年前,黄先生买了春江社区的房子。他的目的很明确,买这里的房子,就是冲着杭师附小钱江校区来的。最近几年,这个社区的小孩读小学都是在钱江校区的,不少家长也觉得能住在这个学区内,在亲朋好友面前蛮有面子的。
今年3月初,上城区教育局公布了中小学招生政策。如家长们所预料的一样,春江社区、凤凰社区对应的依然是家门口的杭师附小钱江校区。杭师附小另一校区,秋涛校区对应的是新工社区。
但情况说变就变了。3月下旬,在杭师附小“幼升小”家长沟通会上,家长们突然被通知:春江社区、凤凰社区两个社区新入学的孩子,将被安排在秋涛校区就读。
“刚开始大家都还不相信。相互印证后,最终确认这个消息是真的。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家长们都坐不住了。”黄先生说,这么重大的调整,竟然没有提前预告,如此突然,这是否太过随意了?
学区变动上学路舍近求远,家长担心很多
“这还算是就近入学吗?”很多家长都表示不解,放着家门口的校区不上,非得安排到一两公里外,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呀——钱江校区位于钱江路上,而秋涛校区位于秋涛路新工社区内。在家长们看来,学区的改变将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给生活和工作也会有诸多的不便——
其中之一,就是孩子上下学的安全。“因为舍近求远,上小学的行程大大增加了,要过的红绿灯路口也多了。”家长陈女士说,而且附近的秋涛路马上就要架设高架,施工一开始,交通自然要比现在忙乱。“现在负责孩子接送主要是爷爷奶奶,如果到秋涛校区读书,别说担心孩子们,我们还得担心接送孩子的老人们。万一发生事故,谁来负责?”
噪声影响学习,也是家长所担心的。“很多家长都去秋涛校区实地查看过,校区紧靠铁路线,不时有列车经过,驶过的轰隆声和鸣笛声,会严重干扰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记者昨天在秋涛校区门口,确实能听到火车驶过时比较明显的声响。
记者注意到,相比以上两点,家长其实更担心的是教学质量。“校区不同,师资能一样不?”陈女士说,钱江校区对应的是勇进中学,相比秋涛校区对应的中学,质量要好。“本来我们房子买在这里,孩子小学、中学的上学问题,都不用担心的,可现在,都成了问题。”
上城区教育局:改变实属无奈,钱江校区地下室都被用作教学
为什么校区突然调整?为什么不就近?家长们实在是想不通,也无法理解。他们多次找学校、上城区教育局进行沟通,提出疑议,表达诉求,不过“至今没有明确的答复”。
昨天,记者联系上了上城区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这位负责人表示,为了处理这事,他们也是身心俱疲,做出调整,实属无奈。她说,上城区的生源一直比较饱和,尤其是紫阳和望江区块,人口密集,生源非常多。
“杭师附小钱江校区,原先设置了18个班,这几年一直在扩容,去年达到了24个班。”她告诉记者,可以说,钱江校区已经处于完全饱和的状态,甚至连地下室都被利用起来用作教学了。去年年底,教育部门先期进行了摸底,凤凰、春江两个社区今年学籍生源有170多户,按照小班化教学,需要安排6个班级。而今年实际毕业的才3个班。
“我们曾经考虑过,将一部分学生放在钱江校区,一部分学生放在秋涛校区。但如果这样操作,是否会产生新的不公平?可能就有家长会想,为什么他的孩子在这个校区,而其他孩子在另外的校区。这也是我们最终决定将今年9月入学新生统一放在秋涛校区的原因。”
实际入学学生数超过计划数,可以调配但必须公开透明
“虽然在秋涛校区读书,但学籍依然是钱江校区。”上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昨天向本报明确表示,即将入学的这100多名儿童,是因为校舍紧张的原因,暂时被安置在秋涛校区的。一年之后,他们是可以回到钱江校区的。也就是说,他们仍是钱江校区的学生。而校方也表示,他们一定会兼顾各校区间的教育平衡,实现师资合理流动。
“随着住宅建设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杭州有些区域其实也出现了类似杭师附小的矛盾,就是实际入学学生数超过计划数。”杭州市教育局初教处负责人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属地教育主管部门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剂的,毕竟“就近”也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临时过渡的方式,也是一种办法。”当然,在调剂的过程中,要做到公开、合理,如何调剂,程序要透明,跟家长间应有深入的沟通和意见交换。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展画也认为,在就近学校校舍不足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重新调配,应该是一个正常的做法。但是,在调配的过程中,校方和主管部门的工作应做到位。
(文中家长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