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倾力打造“蓝领”人才高地——浙江中职教育发展掠影 点击次数:8.47万


  随着一年一度中考的结束,广大考生将面临人生的一个选择:高中和中职。在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多的情形下,2013年在网络上被戏称为大学生“最难就业年”。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今年年初教育部发布的《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显示,从2007年到2011年,中职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而在职业教育大省浙江,这一数字近年来始终保持在96%以上——

  -镜头一

  依托地方资源服务产业发展

  “我们的毕业生还没毕业就已经被企业预定光了,现在都是学生自己在挑岗位!”青田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夏国军对记者说。

  石雕专业由于学习周期长,条件艰苦,6年前几乎没人报名,但现在却出现强势“逆袭”。每到招生季,夏国军就不敢开手机,“托关系要求留名额的太多了。”

  青田是著名的“石雕之乡”,石雕工艺源远流长,有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目前,青田县已建成生产工厂及创作工作室1300余家,全县从事石雕行业达30000多人,年产值近20亿元,是青田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县委、县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打造百亿石文化产业的目标。而人才,正是制约石雕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2008年,为系统培养国家非遗后继接班人,青田县委、县政府依托青田职技校现有的优质办学资源,采用“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模式,创办了青田县石雕艺术学校。就读石雕工艺专业的学生,可以享受青田县委、县政府实行的学费、教材费、实训材料费、工具费、住宿费等全免费教育政策,同时享受每月生均200元的生活补助费。“作为职业学校,我们的办学宗旨就是要服务于当地经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夏国军看来,石雕专业的火爆还得益于这里得天独厚的师资条件。各地石雕艺术大师来青田做交流,总会抽空到学校给学生免费授课或开讲座。“石雕艺术的学生要有技术更要有文化,不能只停留在工匠层面,这样雕刻出来的作品才会有文化内涵和创新理念,行业才会有生命力。”在石雕课堂上,76岁高龄的国家石雕大师张爱廷为了使文化传承,手把手地指导学生。

  今年,学校将迎来石雕专业的第三批毕业生,他们都很有前途和“钱途”。夏国军给记者举例,一个班30多个人,约有3-5个拔尖的学生,可选择师从国家级大师和省级大师,未来很有希望成为新的大师;水平中等的学生可向高级技师发展,未来月薪轻松过两万;其余学生也可以发展成为中级技师,月薪也可有3-5千。在招生方面,石雕专业也成为青田职校最热门的专业。在刚刚结束的2013年中职自主招生中,50个学生名额,就吸引了300多人参加面试。

  -镜头二

  婆媳姑嫂同上课家政专业受追捧

  “将双手轻轻按摩宝宝头部,并用拇指在宝宝上唇画一个笑容,再用同一方法按摩下唇……”在衢州中专的家政培训班上,26岁的小姚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婴儿模型做按摩。这个班上,她的嫂子及嫂子的婆婆都是她的“同学”。

  然而,让人意外的不是姑嫂婆媳同学习,而是这些学员的学习态度和文化程度。小姚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外企从事环保类工作,业余时间学习充电是为了多储备技能。“我学母婴护理并不是说我要当月嫂,现在社会对专业家政保姆等从业人员的需求巨大,我通过学习对该行业有个深入的了解,未来有机会也许会从事相关领域的创业。”除了婴儿护理,她还学习了急救知识、烹饪、插花、老年人护理等课程。

  学校分管副校长吴洪光告诉记者,来这里培训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就如

  研究生小姚那样是为了储备技能,提高生活质量;还有一类就是为了从事家政行业来上岗培训,而这类也是最主要的成员。

  40多岁的曾女士,来自衢州的小乡村,一直在城市当保姆,但工资不高的她听到在此就读的儿子介绍这里的家政培训不错时,就辗转了三次来这里报名学习,最终和儿子成为“校友”。在曾女士看来,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专业的家政知识与技术,不仅工资提高了,最重要的是在做人方面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特别是要学会感恩。

  现任衢州教育局副局长一职的翁孝川,上任之前曾在这里做过多年校长,对于学校的发展轨迹他最清楚。“着眼区域经济的崛起,背靠经济母体,衢州中专主动成为本地企业的技术‘保姆’,更成为衢州招商引资的‘金名片’,承担起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

  -镜头三

  放弃高中读农校农牧人才很抢手

  “我之所以放弃了普高,是因为我清楚了自己真正需要学习什么。学到我想要学习的东西,回家子承父业。”当大多数孩子为读中职而沮丧时,嘉兴男孩陆佳杰却做出这样的选择。

  陆佳杰就读于金华市九峰职校畜牧兽医专业,据该校副校长邵发明介绍,陆佳杰的故事并非个例。“近年来学校涉农专业的学生中,有近一半来自于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及温州、衢州等省内其他地区。这些孩子有的是家族从事农牧产业,有的是对某项农牧产业感兴趣,他们来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学到一手实用的技术。”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九峰职校的畜牧兽医、种植、养殖等“农字号”招牌专业早已声名远播。仅是畜牧兽医专业一项,每年就为浙江省培养3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

  除了常规人才培养之外,九峰职校还承担着农业技术社会培训的重任,每年有近4000人来校培训。

  随着中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看好,越来越多的家长也算清了账:与其让孩子在普高费劲,不如选一个他感兴趣的中职专业,两年国家给补贴,第三年顶岗实习,每月还可以拿到几百元到上千元的工资,而且毕业后,有技能在手,就业也不愁。对这些家长的心思,学校教务主任曹亦豪最清楚不过,“这些学生中除去继续深造和继承家族产业的,其他的由于当前农牧类专业人才紧缺,

  因而就业非常抢手,不少人刚就业就拿到每月四五千元的工资,成绩好的更是被各地畜牧兽医局等单位直接预定。”

  -镜头四

  重塑学生自信心中职生亦有爆发力

  在悠扬的古筝琴韵中,一群身着古装的学生们正陶醉在茶艺所带来的优雅氛围中,这是义乌国际商贸学校社团的同学们在社团活动中的一幕。

  “职校的孩子并不差,只是亮点没被发现。”校长楼洪昌一直认为,找回兴趣,树立自信心是中职生应该上好的第一课。在他看来,职校新生入学,往往因中考造成心理落差,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上存在不足。对此,学校开展诸如篮球、乒乓球俱乐部,桃艺社、织舞轩、科技社团等社团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寻找自我认同感,重新塑造学习自信心。我们就通过社团活动激发他们的兴趣。”楼洪昌说。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特色各异的社团活动成为学校的一大名片。“学生若

  不坐下来学习,老师就要想办法改变学习形式。”在楼洪昌看来,社团活动让学生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激发了对生活学习的热爱,精神风貌、行为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每年的义博会、文博会等大型展会上,来自各大社团的成员为主办方和参会人员提供接待、引导、翻译、安保等方面的志愿服务……”

  “让中职生低头学习抬头做人”,这一理念在温州瓯海职业中专也得到印证。“中职的孩子文化基础普遍不高,我们首先要让他们自信起来,开心起来。”校长单克强认为,只有“点对穴位”,才能重塑中职生的自信心。所以,在大部分中职学校为生源而竞争的大环境下,单克强却做出了一个大胆举措:入学设面试。“面试,并不是想‘挑肥拣瘦’将学生分级,除了想看下学生基本素质外,更重要的是想给学生多一个选择,看看他们适合什么专业,这也是给他们做一次深刻的职业规划。因为,通过面试,让学生了解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才能把自信与快乐真正地还给他们。”因此,学校将招生面试放权给各个专业的负责老师,让他们根据各自专业的实际需要来面谈学生,并分析学生的思维类型,给他们做一次“人生定位”。“我想告诉孩子们,人生的路有很多可能,而进中职学习并不代表没有希望,而只是选择了另外一条通往未来的路。”

  -记者手记

  懂技术、善思考,蓝领高地“能胜寒”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技能人才日益成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而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供给状况取决于一个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

  一直以来,中职生不被社会看好,家长也感觉让孩子读中职是“脸上无光”的事,所以,中职成为学生无奈的选择、“垫底”的领域。但在职业教育大省浙江,记者发现,中职教育呈现汹涌发展之势。采访期间,恰逢浙江省中职学校传统特色专业成果展示会,会上所展示的学生的一项项小发明成果,成为诠释浙江中职生高就业率的有力注脚。

  据浙江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介绍,2008年,浙江省中职教育开始探索实施全省范围内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每年举办一次面向全体中职学生的创新创业大赛,从2011年起,每年举办一届面向全体中职教师的创新创业大赛,激发了师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为了使创新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2012年,浙江中职教育创新教育操作模式,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和企业管理部门联合征集企业的技术或工艺难题,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和师生兴趣确定选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破解难题。截至2013年4月,在校学生共获得专利授权324项,其中有59项已转让给企业,占总数的18.21%,转让金额达541.27万元。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小发明作品已经为60家小微企业创造6094.8万元的利润,中职学校已经成为浙江省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这些成果表明,在新的经济发展潮流中,唯有懂技术、勇创新、善思考的“蓝领”人才,才能抵抗得住市场的“风寒”。

  在浙江衢州中专的婴儿护理课上,小姚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婴儿模型做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