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排队走到校门口指定的位置。
“去学校接孩子,开车不如走路快。”这是城区不少家长的切身体会。
每逢放学,各学校门口总是被接孩子的轿车、电瓶车、自行车围得水泄不通。加之来往的车辆、从校园中走出的孩子,学校门口俨然成了“一锅粥”。
天台小学自2007年开始实行错时放学,经过多年的完善与调整,目前学校门口放学时期交通秩序比较有序。而且,学校门口几乎看不到小摊小贩。
家长感慨:校门口拥堵如何解?
天台城区的薛女士每天都为接送孩子的事情感到苦恼。因为,学校附近实在太拥堵,每次接送孩子都要花费她不少的精力。
下午4点不到,天台劳动路附近,薛女士孩子就读的学校门口,早已人声鼎沸。接孩子的家长占据了大半个马路,分布在校门口两侧,或三三两两地聊天,或安静地等待孩子出门。
一些流动商贩则将摊子摆在学校门口,等待学生放学后的生意。原本宽敞的劳动路变得拥堵起来,来往车辆不时发出鸣笛声。
放学时间一到,大批学生从校园走出,家长一窝蜂地向前挤去。不少学生蹦蹦跳跳地穿梭在门口的各种车辆中寻找自己的家长,有的孩子则围在商贩流动车前挑选零食,买完后边走边吃,还有一些调皮的男生在马路上打闹着前行。
“接送孩子的私家车增多,是学校门口拥堵的一大重要原因。”学校的张老师告诉记者,目前,有私家车的家庭越来越多,为节省时间,不少家长都喜欢用汽车来接送孩子,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学校门口的交通压力。“因为停车比较麻烦,很多家长常常临时在校门口乱停车,这也让我们很无奈。”
薛女士遭遇的尴尬,在其它学校门口也多有发生。记者在走访时发现,我市不少学校都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学校门口的交通拥堵问题,如安排交通协管员指挥交通、错时放学等等,但具体实施起来效果不是特别明显或者不能持久维持效果。
将学生按班级送到指定位置
“天台小学将一年级学生按照班级送到指定位置,再让提前在等候区等候的家长过来接,大约5分钟就能将孩子们都接走,校门口的秩序维持得很不错!”市民小刘前几天经过学校门口,正巧是学校放学期间,便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当天上午10点40分以后,不少学生家长已经来到小学门口附近。小刘以为,这些家长会和别的学校的学生家长一样,把学校门前的道路围个水泄不通。
可小刘“失望”了,骑电瓶车或自行车过来接孩子的家长,都自觉将车子停在离校门口较近的辅道上。开私家车过来的家长则停在离学校较远的地方,有的下车步行到学校门口,有的则留在车内等候。步行过来接送孩子的家长,则都站在一个用线标明的区域内。
11点钟左右,学校门口的保卫人员已经严正以待,走出校门维持秩序。随着放学铃声的响起,比其它班级提前10分钟放学的一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排队走出校门口到指定的位置,早在一边等候的家长随即招呼自己的孩子……
整个场面忙而不乱。
天台小学的一位副校长告诉记者,为缓解校门口交通拥堵现象,学校自2007年开始就采取错时放学措施,以便家长可以分时段等候在学校门口。“学校还要求老师将学生送到指定位置,在到达指定位置前,学生必须列队集合一起走出校门。”
学校附近是餐饮一条街,车流量、人流量非常多。小刘发现,这个措施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门口拥堵状况。
5分钟左右就能疏散一拨
学校保卫科主任叶卫胜向记者介绍,将学生列队送到指定地点,目前只在一年级学生中严格执行。一年级共有9个班级,442名学生,均被合理划分到相关等候区域。而高年级学生及家长由于在多年的操作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基本都能配合学校,尽量不给交通添堵。
其实,一开始采取错时放学时,家长和学生也有不适应的地方。叶卫胜说,孩子集体列队从学校出来,安全问题不能忽视,由此,学校特地安排应急小分队的老师每天轮流当孩子们的“守卫军”。而每学期的开学初期,秩序会相对混乱一些,学校便会主动邀请交警、行政执法局的工作人员过来一起帮忙维持校门口秩序。
刚开始实施时,由于学生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不一致,经常有学生被带到指定地点好一会了,还没等到家长来接。老师和学生就得一直在那里等着,特别被动。
为此,学校专门召开家长会,宣传错时放学这一举措。同时,也提醒家长如不能及时来接孩子,可提前告知老师,届时,老师会把学生安排在传达室休息等候。
一直磨合到现在,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在等候区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在5分钟左右被家长接回去。
叶卫胜说,学校尤其重视交通安全知识教育,除经常举行班会宣传之外,还会定期邀请交警过来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培训,学生们也很喜欢。
校门口几乎看不到小摊小贩
“校园门口的流动摊贩,也是造成拥堵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薛女士每次接送孩子到门口时,总能看到小摊贩举着东西堵在路口叫卖。“有些家长会停车下来给孩子买东西,人一多肯定就堵起来了。”不过,天台小学门口,几乎看不到小摊小贩。叶卫胜解释,因为摊贩们在这里“无利可图”。
这一点,也让记者很惊讶,“学校里有这么多学生,家长接送孩子时也会过来,这里怎么会没有生意呢?”
这与学校方面的努力分不开。2008年开始,学校就与门口的摊贩“斗智斗勇”。因为小摊的食品安全问题无法保证,老师一再教育学生,不能在校门口购买零食。同时,学校也安排人员对小摊贩进行劝说,让他们不要在学校附近摆摊。
更绝的是,学校还安排学生监督学生,这一招效果非常明显。“给值班学生发一个红袖章,就站在摊贩旁边,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叶卫胜说,这样做,买零食的孩子一看到有同学在监督,就不会过来购买东西了。
久而久之,没有生意可做,摊贩就自动撤离了。
“都说摊贩是流动的,这批走了,下一批还会再过来的。”对此,记者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叶卫胜进一步解释,这也是日积月累的效果,每批过来,他们都会坚持不懈地重复工作。除此之外,学校还向周围的流动摊贩发放了《给小摊小贩的一封信》,以学生的口吻,对他们进行了批评和教育,效果也颇为明显。
不过,这几天,叶卫胜发现门口又来了一个卖菜的摊贩。“我们会发一份告家长书,让他们不要在门口买菜。没有生意,他肯定也会自觉搬到别处去了。”叶卫胜有信心能继续恢复学校门口看不到小摊贩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