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堂讲磁铁的课。学生按照6人一组小组讨论的形式坐好了。只见牟老师不紧不慢地请同学们从实验箱里面拿出了一个小红包,里面装着的不是传统的实验器材,而是一堆五毛、一毛和一块钱的硬币。
为什么用硬币?牟老师解释说:“在小学里对磁性的理解是能吸引铁等金属的性质,到了初中,就需要学生了解除了铁,磁铁还能吸引镍、钴等金属。而一元钱的硬币是钢芯外包了一层镍。正好说明这个问题。”
因为初中生在课堂注意方面还不如高中生,牟老师说,她设计很多跟生活接近又具有探究性的实验,就是为了吸引同学们的注意。而在测验磁性强弱的时候,牟老师居然还拿出了高中生采用的数字传感器。“书上说,磁铁的两段是磁极,磁性最强,那么强多少呢?用数字传感器分别靠近磁极或者磁铁的中间就能知道了。”
初中对磁性主要求定性的了解,“不过,用了这个传感器之后,用数字给学生们能有更加直观的印象。”牟老师说。
据了解,像牟老师一样,杭十中最后一届高三毕业有20多位资深的高中教师,他们在这个暑假将进行一系列包括初中生心理、身体特点等内容的培训。
“事实上,中考的命题老师很多是高中的教研员出的。高中老师经过一定培训之后,给初中生上课,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重难点的把握上有一定优势。”上城区科学教研员徐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