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受邀参加北京大学毕业典礼
听北大校长举校友张益唐例子讲坚持梦想的重要
浙江是北大重要的招生省份,北大浙江招生组组长李祎说,去年北大在浙江招生153人,今年招生人数很有可能增加。
昨天,北京大学举办201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学校对这样的毕业盛会非常重视,邀请了国内一些媒体,快报记者也在其中。这所国内一流学府的毕业典礼有哪些不同?几位浙江籍的北大学生,毕业后又有哪些去向?
浙江一批重高校长受邀参加
昨天上午,北京阴雨绵绵,北大在邱德跋体育馆举办本科生毕业典礼,这个场馆曾是2008年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场馆。持票进场的人群中,有不少江浙沪口音的家长,他们是受学校邀请,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
今年北大总计有3159名本科毕业生,典礼现场,每个学院分区块落座,学生们穿着整齐的学士服。此外,还有全国各地重点中学校长落座区块、观礼家长的区块等,整个场馆总计6000多人。家长们都忙着用手机和相机拍照,记录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时刻。
浙江受邀参加的高中有学军中学、杭州二中、镇海中学、富阳中学、嘉兴中学、新昌中学等校长或校长代表。这些校长除了参加学生的毕业典礼,还要参加一些会议,比如对北大的自主招生和选修课开设发表一些看法。
北大的毕业典礼,仪式感很强。现场悬挂着国旗和横幅,横幅上面写着:完善自我,服务人民,胸怀天下,志在四方,心系北大,筑梦中华。
现场有合唱、诗歌朗诵、毕业生代表发言,教授代表发言。现场全体学生唱校歌《燕园情》和《歌唱祖国》,气氛很感人。
北大校长王恩哥致辞
希望大家善于务小,敢于务大
今年3月上任不久的校长王恩哥为学生们致辞,和同学谈谈梦想。名字叫“以青春之名为梦想前行”。我们选取了部分和大家分享。
2009年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年份。那一年,你们初入燕园;我也在离开母校19年后,回到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
从那时到现在,我们一起走过了四年。我们同在拥挤的食堂里站着吃饭,同在湖光塔影之间散步闲谈,同在热闹的大讲堂看精彩的演出,也同在实验室里通宵达旦地“搬砖”。四年过得真快。今天,在这个充满记忆和荣誉的殿堂,我提议,让我们高举双手,为四年的青春欢呼,为自己的成长鼓掌!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面有一句独白这样讲:“青春是一场远行,回不去了。青春是一场相逢,忘不掉了。青春是一场伤痛,来不及了。”电影中展示的青春,随着时光的推移,终将无可奈何地逝去。但在我看来,只要同学们永远怀有梦想,永远坚定追求,永远相信成长,那么无论你们身在何方,青春都不会远去。
“梦想”是当今中国最富有感染力的一个关键词,也是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一代又一代北大人永恒的关键词。我在校长任职演说中曾经说过,一个国家要有梦想,一所大学要有梦想,一个人也要有梦想。在今天这个时刻,作为你们的校长和老师,我想谈谈自己对于“北大”和“梦想”的理解。
北大是孕育梦想的殿堂。今年是北大数学系成立100周年。在百年来北京大学培育的数学英才中,有一位毕业生,前段时间以其卓越的科研成就,引起了全球学者的关注。这就是为破解世纪难题“孪生素数猜想”作出里程碑式贡献的张益唐校友。
1978年,作为恢复高考后北大数学系录取
的第一批学生。在这里,他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奠定了对于数论研究的浓厚兴趣。但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张益唐校友却经历了旁人难以想象的困厄与磨难。他将代数几何领域最难攻破的“雅可比猜想”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方向,为此耗费多年心血,却因为论文成果未能发表而难以就业。
他做过临时会计、餐馆帮手和送外卖的服务员,最终在北大校友的帮助下,非常艰难地在一所大学中谋取了一个没有固定编制的助教工作。但是,无论现实境遇如何艰难,张益唐校友从未放弃对学术的挚爱、对梦想的追求。这个梦想,孕育在北大;这份成就,得益于坚持。什么是梦想?梦想就是“那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这是最宝贵的力量所在。希望大家永远不要丢弃在北大种下的梦想。
今天在你们毕业之际,作为校长,我还想对同学们再叮嘱几句。
希望大家抱定宗旨,坚韧前行。你们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会遇到很多未曾想到的困难,遭遇很多无法预料的羁绊,甚至忍受很多难以忍受的痛苦。我知道在同学们中间流行一个词,叫“搬砖”,大概是因为做实验、做论文时,需要从事大量的、重复的、甚至单调的工作,因此大家自嘲是在“搬砖”。这样说起来,我可能已经搬了半辈子“砖”了。我有段时间要求自己早上7点到办公室,晚上11点离开,甚至有点过分地把自己办公室门牌号也定为“711”。这样看起来很辛苦,但我的内心从无压力,因为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希望大家善于务小,敢于务大。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梦想。你们可能梦想着能有一个好offer,能早一点发一篇核心期刊文章,能遇到一个心爱的伴侣,或者能在北京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买上一套房。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人的一生,既要有宏大追求,也要有细微事务,再伟大的人,也要过日子。不扫一屋者,何以扫天下?作为校长,我每天仍然提醒自己想些小事,最好做一两件具体的事,这样的一天我才会感到踏实。
我坚信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道理:积小成大,积少成多。同时,我们也要牢记生命中还有一些更重要的东西——对于民族国家的责任,对于天下道义的担当。请大家将步子迈得更稳一些,基础打得更扎实一些,在一点一滴的努力和进步中,日积月累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浙江籍北大毕业生
都准备去哪里?
李祎说,北大本科毕业生,约三分之一出国留学,40%在国内继续深造,剩下的选择就业。比如,在北大的镇海中学学子,今年有14名毕业生,7人到美国留学,都是一些顶级名校,有普林斯顿大学、波士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很多都申请到全额奖学金。4人在北大保研,1人到港大深造,另外2人选择就业。
昨天,我们采访了几位浙江籍的北大毕业生。
朱艺,一位大眼睛的漂亮女生,高中就读杭州学军中学,2009年通过文科自主招生进入北大,读法学专业。
朱艺即将到上海众达律师事务所工作(这家律师事务所总部在美国,在美国非常知名)。朱艺说,因为各国法律体系不一样,北大法学院是全校出国率最低的,法学院同学大多国内升学或者考公务员。不过,她正在申请美国的院校,目标是哈佛大学法学院,以后再回国发展。
宁波人李宇航,在北大学化学专业,高中读的是镇海中学,今年毕业,他选择了去甘肃武威工作。
李宇航说:“我参加了武威市的一个人才引进项目,可能会被分配去一家大公司。西部名牌大学的学生少,发展机会比较多。我到西部去发展,也算是人生的一段经历。3年之后,我也许会回来继续读书。”
曾齐齐是2009年温州市理科裸分第一名。现在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智能科学专业的学生。
这个专业主要研究人工智能,是一门涉及计算机、心理学和生物学的交叉学科。因为对这个专业比较感兴趣,曾齐齐已经考上了北大这一专业的直博生。
魏晔翔,高中是杭二中,因为获得全国数学奥赛银牌保送北大。在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学金融数学,已成功申请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硕博连读。
魏晔翔说:“我对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比较感兴趣,这个专业在美国是最领先的。我想学好之后回国发展,为祖国效力。”
王恩哥,男,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人,1957年1月出生,北京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等职务,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任北京大学副校长,2012年6月至今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2013年3月22日,王恩哥担任北京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