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目标,多一份执著
大三时,孙丽莉意识到大型咨询公司对语言和实践经历的要求,于是决定去英国留学。“我想去国外多历练,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没有寻求中介,独立的孙丽莉自己上网搜集学校信息。整个11月,她仔细浏览每个学校的网站,分析课程设置的偏向。“要做好一件事,了解和学习它的规则,才能游刃有余。”为此,她根据不同大学的录取要求一遍遍地修改文书。
然而,申请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孙丽莉最早收到的不是好消息,而是来自爱丁堡大学的拒信。由于名额限制,孙丽莉首选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不再接受中国学生。
要强的她有些沮丧,心想这是不是学校的借口?是不是只能申请排名靠后的学校?从失落中走出来,孙丽莉坚持申请名校,继续润色文书,与外教沟通后,试着多用长句和修辞使表达更地道。
事实证明她的坚持是正确的,连号称只接收中国“985”高校学生的华威大学也为她敞开大门。孙丽莉说:“不要为了迎合他人和现实,一味降低自己的目标。”
踏实干事,多一份用心
做一个职业经理人是孙丽莉的梦想,她也一直在思考这份职业需要哪些能力。于是,她选择学生会,认为这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
“赞助我们的创业文化节,我们为你们宣传,实现双赢。”在绿源电动车公司的营销策划部,拉赞助的孙丽莉费尽口舌。那时,她还是大一新生。
从门店到销售经理再到公司的营销策划总监,孙丽莉不依不饶地打着电话,但都被一一拒绝。后来想了一个“狠招”,连续几天在绿源公司老总的微博里留言谈赞助,最终获得赞助14000多元。
“你们认同这方案吗?”已经是院学生会主席的孙丽莉,少了大一时的蛮劲,多了些处事的温和。在与干事商量活动方案时,她观察着众人的表情、眼神,从中解读个中信息。“他们有时只是点头敷衍,我会在会议结束后与他们单独谈,了解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
在孙丽莉看来,学生工作培养了她统筹全局、组织团队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学生工作最重要的是用心,”她说,“能力可以慢慢锻炼,对一份工作的热情与责任决定了一个人最终达到的高度。”
学以致用,多一点实践
孙丽莉认为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忙完学生活动,她要抓紧把学习补上。晚上十一点多,她经常在公寓大厅、走廊复习功课,有时候甚至到凌晨一点。至今,她仍保持着备战托福时六点起床的生物钟。
学院的专业实践是孙丽莉最珍惜的平台,只要与校外企业有合作项目,她都主动向老师争取机会。重塑浙江万里扬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做义乌丁豪集团企业诊断分析,进行金华山山烘焙的企业管理层结构改制设计……她协助老师做调查访问,进行问卷调查与统计,运用专业知识帮助企业设计科学的规定。
孙丽莉说:“要做实业咨询,需要我将理论付诸实践。”她觉得实践经历让自己对专业知识有更深的体会,也让她越来越向专业的职业经理人靠近。
回顾四年大学生活,孙丽莉说:“我只是在用心地过,与他人无异。永远不要觉得谁有多么特别,只要你想做,只要你用心,大家都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