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次的改革,在校高中生不会受到影响。有专家表示,即将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明年不会立马实行,按照“三年早知道”的原则,最快也是三年后实 施。而且目前这一方案只是规定了若干初步原则,不会全国“一刀切”,将在地方试点后制订具体实施方案。但毕竟事关高考,多少家长和考生在热切关注,这样一 次英语高考的改革,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传递什么样的信息?本报记者采访了初中、高中、大学的英语教师和学校负责人,请他们来谈谈各自的看法。
◆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机会
“这是很有意义的改革。”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说,外语采取一年多考,应该是借鉴国外大学成熟的入学考试模式,比如美国大学在录取学生时,参考的成绩就是一年多考的,计最好的成绩。
学生可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使外语考试、成绩、表达和使用更加趋于科学合理。至于如何让这种社会考试能达到公平公开公正呢?叶校长认为,应该建立超大容量的题库,实行分省评估。
“让学生有了选择的机会。”叶校长表示,外语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可以让他们在国际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语言是有天赋的,不具有这种天赋的人不一定要吃这碗饭,应该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这并不是简单地弱化英语
浙江工商大学杭商院副院长张俊英一直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她非常重视英语教学改革。她说,实际上,学生英语水平与社会需求脱节,达不到用人单位的 要求。眼下当务之急,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这是关键。高考这个指挥棒,传递出的信息是如何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实施英语教学改革等,而非简单理解为弱 化英语。“全球化背景下,弱化或取消英语,只能说是背道而驰了。”
◆负担是减轻还是增加挺难说
杭州高级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吕贞锋今年刚好带高三的班级。“我常跟学生说,学好英语不仅仅是为了高考。”吕老师说,语言是一种思维方式,承载着 深厚的文化,掌握这种工具,也从中获得了文化精髓。因为这种教育思想的传递,他所带班级的学生英语成绩都非常好,当英语变成了兴趣,学起来就容易。
这种考试方式的改变,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呢?吕老师说,他没法马上下结论,不过,他可以说说一种奇怪的现象,是关于英语听力考试的。在2009 年,英语听力考试改革后,实行一年两考。今年杭高高三学生有113个人拿到英语听力30分满分,他们确定不会再参加考试了;但另外未拿到满分的三四百人都 会选择第二次再考,大家希望能考出更好的成绩,就算28分了,学生也会选择再考。
“在精英化教育中,外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是需要加强而不是削弱。”吕贞锋坦言,他并不担心英语科目会被边缘化,但作为一线老师,他们的苦恼在于,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来适应这种改革。毕竟,基础教育中,高考指导性作用非常明确的。
◆“教考分离”要带来教学更纯粹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国际化,无论怎么改革,孩子们还是会去学英语。”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的校长滕梅芳说,英语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也具有人文性;减负和素质教育,都不仅仅是某门学科的事。
滕梅芳说,目前来看,英语教学确实存在问题,比如校内外机构过多,比如学生在学习多年英语之后,实际运用能力并不强;但她认为这些问题都应该从 改变“教学模式、试题评价维度”中找答案。所以,她赞同高考英语新的评价方式,比如一年考几次取最高分计入、增加听力比例甚至增加口试等。
虽然有着和中国类似的高考制度,但日本实行“考教分离”制度,使得学校只负责日常的教学工作,而应试技巧的传授转交给社会办学机构负责,如此一来,学校教学能更加纯粹,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相关
教育改革有个整体推进的时间表。2014年上半年,国家发布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的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 革试点。2017年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实现改革总体目标。各省(区、市)最迟2014年年底前出台本地区具 体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