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记者昨天采访浙江省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方红峰说,2013年,杭州绿城育华学校、浙师大附中、青田中学、义乌义亭中学4所学校实行必修课走班制上课。必修课,指的是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等。
2014年,试行队伍会继续扩大,增加了杭二中、杭师大附中、鄞州中学、温州中学、嘉兴一中、春晖中学、天台中学7所学校,都是当地的重点中学。
这一变革可能给全省高中带来巨大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班级不再存在。
走班制学生平均分
高过传统班10分以上
方红峰说:“现在的中学分班是平行分班,几十位学生编入一个班级,学习程度,对学科感兴趣程度都不一样。大家每天学同样的课程,做同样的作业, 考同样的试卷。这样上课,导致程度好的人‘吃’不饱,程度一般的人‘吃’不好,程度差的人‘吃’不了。走班制,把学习程度相近的人聚在一起,老师在授课时 更有针对性。
“走班制是今后大趋势,西方很多中学都这么做。一所好学校,要让学校里每个孩子得到最好的发展,而不是只出几个尖子生。走班制,就是每一节课让每一个学生都听得懂,这对孩子的发展很重要。”
“有家长一开始不理解,担心影响学习,但是慢慢发现,的确有效果。”方红峰说,“试行效果还是可以的。浙师大附中高一总共15个班,6个班实行 走班制,9个班是传统班级。期中考,走班制的学生所有必修课平均分都高过传统班级的学生10分以上。现在学校搞走班积极性很高,要扩大规模。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也尝到好处了,现在高一、高二在试行走班,今年秋天高三也准备试行走班制。学生知道自己长处在哪里,哪些科目比较好,对选大学专业也有好处。”
绿城育华学校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课表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2013年2月就试行了必修课走班制,现在高一、高二学生必修课都试行走班制。
刘毓杰老师说:“学校走班制现在分AB两种层次,A类学习程度好一些,B类基础弱一些。今年下半年,学校酝酿ABC三个层次。
“走班制教学,一个班级大约20多人(原先一个班级是30多人),一堂课人数少了,学生们接触老师的时间更多。传统课程表也被打破,每个学生都 有自己的一张课表,学生按照自己的课表去上课。试行走班制,学生统测成绩有提高,部分家长反映,孩子学习状态更主动。以前总有学生抱怨上课听不懂,现在好 多了。”
刘老师说,下半年三个年级都要实行走班制,现在教务处老师最头痛的是教室不够。
事实上,绿城育华学校实行的是“双班制”,学校运动会,军训等活动,还以传统班级的模式参与,但必修课学生都按自己的课表上课。
2014年2月,浙大附中将在高一年级实行英语走班制教学,已定好初步方案。
校长申屠永庆说:“学校完成一幢老大楼的装修,多出了十余间教室,为走班制学英语提供了场地。英语实行走班制,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采取相应的教法,这是教学当中最重要的。”
杭二中校长叶翠微说,今年秋天,杭二中语数外、理化生和计算机等科目都有可能实现走班制,目前正在紧张准备中。
师资教室等配备要跟上
有条件的学校先实行起来
必修课走班制,杭州重高的校长怎么看?
一位重高校长说:“支持这个做法,但有很多实际困难要解决。走班制后,班级人数少了,教室等硬件配备远远不够。现在高中师生比大约1∶12,走班制以后,原有的师资配备肯定不够。”
还有校长说,“走班制,老师不仅要上好课,还要担任学生的导师。这对老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要求更高,对老师工作的考核要重新考虑。”
浙江省教育厅方红峰说,鼓励各学校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合适方式实行走班制,有条件的学校先实行起来,今后学校肯定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