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新校长,4000多名杭州师范大学新生在新校区开启了人生的一个崭新旅程。9月14日,杭州师范大学在仓前新校区举行了2013级新生开学典礼,新校长杜卫则在开学典礼上“三问”致新生。
还记得当年浙大老校长竺可桢带给新生的“二问”演讲吗?而杭师大杜校长的“三问”听起来与竺可桢校长的经典“二问”颇为相似。“今天的开学典礼也是你们的成人礼,意味着你们不再是一个需要父母百般呵护的懵懂少年,而是一个成人、一个顶天立地的公民。成人、公民意味着责任,对家庭、对祖国、对自己负责。”杜校长以一句话开始了致新生的“三问”。
第一问:感恩父母
今年暑假,当新生们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就等于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因为实现了父母一个心愿。杜校长说:“考上大学。父母送你们报到的场景不过在昨日,可是时光却在不经意间流逝,从今日开始,你们每次回家将眼见父母日益老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进入大学后,我们要经常问问自己,我能为父母做什么?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学会做到自强自立。”
自强自立意味着成熟、意味着担当、也意味着负责的精神和能力。大学四年就是一个学会独立生活、独立思考,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过程。面对茫茫的旅程,杜校长希望同学们能努力做一个让父母放心、为父母争气的好孩子。
第二问:报效祖国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杜校长说,“作为一名发展中国家的大学生,我们还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将自己个人的利益凌驾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之上。我们要团结一心,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祖国对我们而言,是具体的,是你、我、他,是寝室、班级、学院,是社区和城市。古往今来,成大事者也都从小事做起。”杜校长要求同学们为祖国做事,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平凡做起,刻苦实践,成为一个有能力为祖国服务的人才。
第三问:明德立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四年大学生活将短暂而又美好,惟其美好,因而值得倾力投入。杜校长希望大家能珍惜大学时光,做到每天都有所改变、有所进步。要不断砥砺自己的道德品行,以“内修”而求“外治”;要怀着对未知的渴求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锻炼自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每天锻炼,让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希望大家到毕业的时候能够骄傲地向父母、向老师、向社会,也向自己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要真正获得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就需要付出。古人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要挥洒汗水、辛勤耕耘,终究会有收获。而奋斗的过程,也是提升人生价值的过程。
杜校长表示,作为校长,应当给新生四年的大学生活一些指引。让学生明白“我是谁?我要做些什么?”让学生学会成长,学会有所担当。
杜校长的一番激情演讲赢得了现场新生和家长们的阵阵掌声。新生开学典礼是新校长第一次正式与师生见面,也标志着杭师大仓前校区正式投入使用。该校区于2009年开工建设,今年暑期搬迁完成。分设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经济学院、法学院、阿里巴巴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7个学院。现拥有领先国内的教育设施,优美的风景更是该校区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