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高考加分存废之争:特长还是特权? 点击次数:5.27万

      清华拒认四川体育加分,湖南一健美操培训班超九成学生获加分,广东某中学体育加分近半作假,北京近两成高考学生享受加分……2013年,高考加分政策又一次遭受质疑。

  “高考加分不容注水”。教育专家指出,当前一些高考加分政策随意性强,“含金量”屡受质疑,亟需规范清理,砍掉不合理的乱加分,防止高考加分政策异化,损害教育公平。

  八成网友抵制高考加分 加分政策受权钱侵蚀偏离航道

  “清华坚决抵制四川的体育加分……”6月26日以来,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连发微博拒认四川体育加分。在一份5000多名网友参与的调查中,86%的受调查者支持清华的这一选择。

  近年来,“假加分”、“蹭加分”、“买加分”等乱象层出不穷,体育加分是其中的“重灾区”。

  今年4月,广东中山市一中被曝37名获体育加分考生中有18名不符合体育尖子报考条件要求,且存在舞弊行为。

  一位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说,体育赛事水分大,很多没有经过严格核定,如有的球队替补队员都没上过场,但也能跟着球队蹭到加分。有的地方私下叫卖体育加分,有的家长直接出钱办赛事给孩子“买”冠军。

  “高考加分本质是对高考弱势群体的一种补偿和对德才优秀者的一种鼓励,彰显实质性的教育公平。”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考试学博士罗立祝指出,但10多年来,加分政策在权力与金钱的腐蚀下日益偏离航道,背弃、损害了教育以及社会的公平公正。

  加分项目模糊过滥 是多元标准还是多部门利益

  高考加分乱象丛生,加分项目过多过滥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省级优秀学生、奥赛获奖者、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少数民族学生……教育部规定10余种情形考生可以获得高考加分。

  然而,加上各地的“土政策”,全国加分项目多达百余种。

  “什么项目能加分,我们做不了主,但挨‘板子’‘拍砖’的往往是我们。”多位受访的省级教育部门负责人说,意在体现多元录取标准的加分项目,已异化为多部门的利益。加分项目认定主导权分散在民政、公安、计生、科协、体育等不同部门,一些部门没有很好地监督执行,组织比赛、发放证书混乱无序,教育部门却只能按政策加分。

  “加分政策究竟是对一次性考试局限性的补偿机制,还是一种福利待遇,或者是特殊利益集团的一种既得利益,是需要不断厘清和端正的基本问题。”教育学者杨东平指出。

  浙江、江苏等不少省份就取消了“优秀学生干部”的加分,其原因就在于这一项目加分标准过于模糊,受益者多为有家庭背景的学生,且比重严重偏离合理范围。

  取消“土政策” 叫停乱加分

  近年来,不少省份对高考加分“瘦身”。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建华指出,从各地来看,“只减不增”已成为趋势。

  然而,人们似乎并不满足于此。有人提出:“既然加分不公平,不如全部取消!”对此,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取消所有加分政策看似更公平,但对于真正需要照顾的特殊群体和确有特长的考生来说,也是另一种不公平。

  “综合利弊考虑,有必要保留合理的加分政策并严格规范执行,部分项目显失公平应取消。”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吴亦明表示。

  一些受访专家认为,照顾性加分是社会救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维护教育公平的题中之义,应该坚持下去。而对鼓励性加分,应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效果加以调整、规范。但这种基于高考卷面成绩的加分制度,最终应被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所取代。

  也有专家建议,赋予高校“加分认可权”,由高校自主决定认可或拒绝某项加分,以权力制衡遏制高考加分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