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记者在柯城区府山街道蛟池街社区看到,民警正给学生们示范如何摆脱陌生人的纠缠。个头矮小的小学生各个举手踊跃发言,个头大的中学生则站在后排沉默不语,双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次还算好的,有1位高中生,2位初中生,之前2次活动全是小学生。”社区工作人员小汪告诉记者,社区范围内有80多个适龄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90%是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都不愿意来。
现场,记者采访了3位中学生。他们表示,不是他们不来,而是社区实践活动太幼稚,而且内容缺少新意,压根就没有吸引力。“学校要求盖章,不参加活动不行,我就过来露个脸,和小学生一起不好玩。”高一学生张佳琪说。
记者了解到,许多中学生觉得和弟弟妹妹在一起搞活动没什么共同语言,比赛也缺少竞争性,所以他们不愿意参加。
为了吸引中学生积极参与,许多社区在策划活动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可不同年龄段学生喜好不同,众口难调。“小学生喜欢好玩的,中学生喜欢有意义的,确实比较难出新。”社区工作人员说。
目前,蛟池街社区正计划让高中学生负责活动策划,初中生负责组织联络,小学生着重参与,让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记者从我市其他社区了解到,因为社区可利用的资源有限,在策划举办暑期实践活动时,工作人员都要伤透脑筋。柯城区新新街道彩虹社区工作人员建议,可以将高中、初中、小学的学生分段组织活动,这样在制定主题时会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