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王迎节 实习生杨逸歌文 记者洪波摄影
核心提示|
“将来大学毕业了,想创业,想让爷爷的老年生活好一些!”大学录取通知书还没寄到,18岁的苏镇已经开始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3岁时,父亲因故去世,母亲随后也离去改嫁。从小到大,苏镇一直跟着爷爷奶奶,在亲戚和当地政府的资助下完成小学、初中、高中。
今年,他考出理科596分的高分,报考了东南大学(招生办)。收到录取通知书已不成问题,但几千块钱学费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座大山,难以逾越……
学生名片
姓名:苏镇
籍贯:永城市卧龙乡夏竹园村
考分:理科596分
报考大学:东南大学
对爸妈几乎没有印象,他说:“长大了,一切都适应了”
苏镇的家乡位于商丘永城市卧龙乡夏竹园村苏高楼组,这里是河南省的最东部。小村四周被成片的田野环绕,通往村里的土路坑坑洼洼,汽车驶过,黄土飞扬……
7月16日下午两点左右,经过近4个小时的颠簸,大河报利群阳光直通车开抵村口。身材瘦削的苏镇顶着烈日,已早早地在那里守望。
导读“将来大学毕业了,想创业,想让爷爷的老年生活好一些!”大学录取通知书还没寄到,18岁的苏镇已经开始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来,赶紧进屋洗把脸,喝点水。”在苏镇的引导下,记者走进他跟爷爷暂时的“家”不大且昏暗的房间,被刚收成的小麦占据了大部分空间;麦堆旁,一个老木床、一个折叠单人床和几张木桌,就是全部家当。
这间房是苏镇三叔家的,曾经的老屋房顶已经坍塌,他跟爷爷暂时寄宿在这里。“孩儿他爸走得早,他妈改嫁了,打小就一直跟着我,他奶奶前年也因为车祸去世。”爷爷苏明义介绍说。
有着这些经历,苏镇坦言,对爸妈几乎没啥印象。从3岁起,他再也没见过妈妈,俩人唯一的联系,就是逢年过节时的一通电话。
“记得小时候,别人都有爸妈的关心、陪伴,我没有,心里确实不是滋味。但我现在长大了,一切都适应了。”苏镇坦言,电话里,妈妈也总说对不起,让他们原谅她。
在那间坍塌的老屋里,记者看到苏镇房间门框上还清晰写着他儿时的涂鸦:“幸福大家庭”。
因为被爱,让历经坎坷的他依然乐观
在家人眼里,苏镇很聪明,学东西快。在永城市读初中、高中时,一直都很拔尖。
苏镇清楚记得,从上学到现在,爷爷奶奶虽然上了年龄,但始终拼命干活供他读书;几个亲戚家虽然不富裕,也时不时地给他点零花钱……这些爱,他一直都铭记在心。他坦承,正是因为这些爱,让经历过坎坷的他依然乐观。“只有学习好,才对得起他们!”
596分的成绩出来后,爷爷苏明义打心眼里为苏镇高兴,但高额的学费又让已经70岁高龄的他愁眉不展。“前些年,苏镇在永城上初中,我跟他奶奶一起到县城干环卫工,多少能挣点钱供他上学。”苏明义说,前年他奶奶因车祸去世,他也因为身体有病干不动了。“实在不行,就把刚收的小麦全卖了,再借点钱,孩子的大学一定得上。”
目前,收到录取通知书已不成问题,苏镇已经开始向往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并下定决心:从入学起,就努力锻炼自己,为毕业后创业做准备。“一方面,想让俺爷爷的老年生活过得好一些;另一方面,报答那些帮助过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