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正跟着外教做游戏。
“head(头)、shoulder(肩膀)、knee(膝盖)……”虽然是暑假,但在杨绫子学校的教室内却时不时地传出老师上课的声音。昨天上午,记者循声走进教室,正在上课的老师居然是两位外教:一位是金发碧眼的美国老师王麦威(中文名),另一位则是黑色皮肤的加拿大老师Heather。两人正带着孩子们大唱英语歌曲,时不时地还会做一些夸张的动作引得学生哈哈大笑。
每年,杭城的特殊学校会招纳国际的志愿者给孩子们上课,而这次,杨绫子学校特意将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安排在了暑假。在这所特殊教育学校里的孩子,几乎没有升学的压力,为什么还要在暑假里上课呢?原来,很多特殊孩子,平时在学校里表现良好,但经过一个暑假,刚学来的能力都退化了。校长助理茅老师说:“很多普通的孩子在假期可以去兴趣班,我们这里的大部分孩子都只能待在家里,学校免费开设这个暑期班,也是让他们暑假多一个可以‘玩’的地方,也锻炼一下自己。”
特殊孩子暑期有外教陪伴
昨天上午9点半,第一节课正在进行中,记者悄悄走进教室,虽然很小心,但我这个“不速之客”还是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原本唱的英语歌开始慢慢停下来,美美同学还紧张地用十个手指不停地摸自己的下巴。
不过幸好,王麦威和Heather两位老师和孩子们接触了大半个月下来,已经对自己的学生很有招了,Heather提高了嗓音开始吸引孩子们,而王麦威在讲到“nose(鼻子)”这个单词的时候,干脆做了一个猪鼻子的造型,总算成功将孩子们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
茅老师说,暑期班向全校200多个学生都开放,只不过,由于不少学生住在外地,假期都回了老家,也有家长觉得学英语比较难,考虑孩子的能力,没有前来报名。最后,全校报名暑期班的也就十几人。
虽然班上的人数不多,但送孩子来上课的家长都十分重视,还有不少家长全程陪着。
课间休息时,小凯爸爸在教室外面透过玻璃窗看儿子,而妈妈则陪在小凯一旁:“要是妈妈给你做了饭,你应该用英语怎么对我说呀?”“you are welcome(不客气),thank you(谢谢)”小凯激动地将对话颠倒了顺序,不过,听到儿子能准确地说出英语,小凯妈妈脸上抑制不住地笑了。
孩子长见识胜过学知识
班上孩子中大的有18岁,小的只有7岁,而老师做游戏时,大家都是集体行动,谁都不会落下。虽说是在教室里上课,但课桌椅都放在了教室靠后的位置,教室中间留出一大片活动空间,英语课上,唱歌跳舞、做游戏,还能分享零食。
课堂上,两位外教几乎不会中文,属于全英文授课,而孩子们也几乎不会英语,但通过肢体动作、眼神交流,半个月时间,孩子们居然也渐渐地学会了很多的单词,比如从周一到周日、颜色、水果等系列单词,还有一些简单的对话。
外教们上课讲英语的语速比学校的英语老师要快很多,但只要学生对老师有回应,不管对与错,两位老师都会报以大大的鼓励:摸摸小脸,或者击掌。尽管学生们不太听得懂,但对他们上的英语课还是很感兴趣。
茅老师说,外教来上课,他们的外形本身对孩子们就很有新鲜感,每周的一、三、五上一个上午的外教英语课。上课内容倒是其次,孩子们看到不同肤色的老师,不同的上课方式,对他们的交际能力能有帮助。
家长很想自己的孩子变得“普通”
晓晓由于有较严重的自闭症,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几乎都背对老师坐着,时不时还会发出莫名叫声,不过晓晓的爸爸却饶有兴致地听着外教的课。
“她不听课也没有关系,总比待在家里要好。”晓晓爸爸说,普通学校的学生,假期里都会去参加兴趣班,或者锻炼一门技能,但这里的孩子,外面很多培训班都是不收的。
“社会上也会有一些针对特殊学生的康复中心或看护机构,不过那些针对低龄的孩子会更有效一点。”学校家委会主任王文胜说,“特殊儿童的关注度高,照顾难度大,一些看护机构收费很高,一个月四五千元钱,很多家长难以承受。”
“我们也有不少家长反映,让学校给孩子在暑假里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杭州紫荆花学校校长葛瑛说,虽然学校在暑假里没有开办暑期班,但在假期老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了家访,了解孩子假期安排,也建议家长让学生在家做做简单家务劳动、动手做做美术、劳技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