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再过一个多月,又一批大学毕业生将离开校园走向社会,受经济影响,2013年就业形势更趋复杂严峻。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创新高,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浙江高校毕业生能否突围就业?本科生、研究生、高职生将遭遇何种就业情形,本网记者展开系列调查,为你解析2013浙江大学生就业现状。
我们是草根:别人有背景,我们有背影;别人长得像校花,我们长得像笑话;别人开Q7,我们开QQ;别人喜欢旅游,我们喜欢梦游;别人喝拉菲,我们泡咖啡;别人拿年薪,我们拿欠薪;别人找工作找自己老爸,我们找工作管别人叫爸;别人说我们是弱势群体,我们说生活是自由落体!
难!难!难!今年的就业特别难!然而,对于不少大学生来说,这个“难”似乎只属于他们这些没有强大“背景”的老百姓。
人家有背景,我们只有背影?
来自浙江理工大学传播学专业的朱斌,目前是杭州一家房地产公司的置业顾问,“底薪2500一个月,再加上年底的奖金,大概六七千一个月”。
对于这份工作,朱斌还是挺满意的。可就在他拿到这份工作之前,他的求职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原本想进银行系统的他,却因为一个所谓的“背景”最终梦碎。
和朱斌是同班的周唯淑,在两个月前就回到了老家——象山,找了一份开发区行政助理的工作,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办公室小妹”:没事打打杂、泡泡茶,有事收发文件、审查稿子,一份略显轻松但工资极低的工作。
作为女性,她在“用人单位在招人过程中是否有性别歧视”相当有发言权:“我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很多用人单位的招人信息就是明确写明了只招男员工,所幸像我们从事文字工作的,老板还是挺喜欢女员工的。”
对于“背景决定工作”这个问题,周唯淑也深有体会:“像我们象山这样的小县城是很看重人际关系与背景的,就连更加发达的宁波也是这样,同样是两份简历,用人单位肯定会要那份是本地户口的,而且现在不少人对于工作的第一反应也是‘去求人’。”
大城市不看背景,更注重实力?
同样身为女性,毕业于下沙另一高校法律专业的小瓶,选择了一条截然相反的路,那就是去到北京闯荡,成了千千万万“北漂”当中的一员。
小瓶告诉记者,去北京是她和男朋友共同的决定,虽然父母并不同意。我爸妈是反对我来北京的,他们认为女孩子,就应该在家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就行了,可我还是要来北京闯,年轻嘛就是要瞎折腾。”
对此,小瓶没少和父母吵架,就在半个月前,她还拒绝了父母为她说好的去银行的工作。
虽然男朋友家庭条件也不太好,但小瓶却很坚定认为自己能在北京立足。“北京这城市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机会。这里的大企业多、尤其外企多,不会因为你的‘背景’而录取,反而会因为你的创意、实力和年轻而录取你,相对于草根来说,公平度会更高。”
浙江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丁松泉强调,“就业困难的学生不能光归咎于家庭原因。”
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成绩很好、能力强,就业完全不成问题;也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社会关系少、性格内向,受社会实践和培训的机会较少等因素的制约,就业就很困难。对于后者,要采取的办法就是就业帮扶,例如寒门学子招聘会等。
“我们要做的就是,每一个这样在心理、性格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一对一帮扶到底,比如浙江理工大学在这方面就做的挺好的,有很多针对性的培训”,丁松泉认为,对于解决这一个群体的就业问题,除了学校的政策支持鼓励,更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