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对自己最苦涩的调侃,莫过于撞上了“史上最难”毕业年。在新浪微博上,关于“最难就业年”的讨论已达17万条。
然而,在前不久举行的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招聘会上,出现了省内多地市企业组团“抢购”的场面。在人人高呼“学历至上”的时候,高职生的就业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
高就业率从何来?先就业后择业
“今年来校参加招聘的企业有440家,提供岗位突破了10000个,参会企业数比往年多出约四分之一。”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孙灿告诉记者,虽然都传今年就业形势不景气,但自己没太大的感触。
与其他招聘会粥多僧少的局面所不同,广厦的这场招聘会只吸引到了15位应届毕业生,因为其他人都已经落实了工作单位。看到企业如此热情,3700多名大二学生提前来寻找自己的未来。
去年广厦的就业率达到了99.47%,今年,截止4月底就业率已达89.19%,与往年相比同比增长37.8%。孙灿认为,照这样的形势下去,广厦的就业率会再创新高。
“高职生的初次就业率比本科生高。”浙江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丁松泉告诉记者,本科毕业生一方面要考研、考公、考教师证,就业时间会推迟,另一方面,对就业的期待要高一些。这两个方面恰巧是高职学生很少考虑的,从现实情况来看,高职生中只有很小一部分会选择专升本,更多的学生本身的定位和期望就是就业。
“先就业,后择业”这一想法在高职生中很普遍。由于学历上不占优势,很多高职生在找工作时将“积累经验”作为初次就业的衡量依据。
广厦学院工程监理专业的郑善祖就常常提醒自己:“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对于找工作没有太多要求的郑善祖,在去年的校园招聘会上,击败了五六十个竞争对手,成为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衢山镇黄泽山广厦(舟山)能源项目部的一员。“刚刚进入社会,什么都不懂,一开始就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几率比较小,而且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我们都需要一个缓冲的时间,先给自己找份工作慢慢适应起来,认真做下去,等机会来了才能及时抓住。”
就业金钥匙:向市场需求看齐
除了竞争者的因素外,市场的需求在高职生就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就处林振袍处长告诉记者,近几年学校根据市场的需求,把原有的专业进行了细分,像是热门专业建筑设计为例,分为动漫和中美合作两个方向。这样一来,有更加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对学生就业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即使撞上“就业最难年”,学校的就业率也能与往年持平。
现在就职业于德邦物流公司的包一鹏表示,自己当初选择就读物流管理这个专业正是看重了物流行业的无限潜力与发展空间。
“在校期间我们所学的许多专业性东西都有在现实工作中碰触,本专业的我能在工作中上手比他人快,适应期可以短很多,工作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他说,在读书期间,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课程专项实训任务,从而把平常许多理论化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对专业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
“物流管理专业的优势在于社会就业岗位空缺多,但是物流人才培养有瓶颈,工作涵盖范围广。所以我有很多选择的机会,也可以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且根据市场的需求对自己的职业道路有着明确性的规划。”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的刘丹透露,自己从英语专业转到护理专业学习,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市场需求。她说:“对我来说,选择个好就业的专业比较靠谱。”
另外,林振袍还特别强调校企合作对于高职就业的帮助。“以订单班为例,学生就业基本上可以不受经济形势的影响,因为只要学生愿意就可以去企业实习、就业。当然,如果学生有更好的出处,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