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必须把学习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在推进中国特色、云南特点的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矛盾,比如云南工业总体上“不大、不强、不优”,国际经济政治复杂多变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不确定因素增多、生态环境脆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其中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云南工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些优势将不复存在。要顺利地登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制高点,必须依靠学习的武器。当前至关紧要的就是拿起学习的武器,借鉴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给世界工业经济发展积累的经验教训,深入研究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容特点、影响烈度,透彻分析第三次工业革命给云南工业带来的正负效应,抓住机遇,化解危机,乘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长风,破万里激浪,借势推动云南工业跨越发展,真正为云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撑起一片蓝天。
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发展,首先要实现学习跨越发展
顺利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在其他要素既定的情况下,关键在人才辈出,重点是云南工信人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高度自觉的学习精神、志在学有成效的良好学风,根本是云南工信系统要像抓工业发展一样抓好工信人的学习,把广大工信人培养成为学术上的专家、业务上的尖子、实践上的行家。首先,要把学习作为工业发展的第一项目,加大对学习活动的投资。发展工业经济固然要注重抓项目、抓投资,但最基础的项目是开展学习活动项目,最有效益的投资是对学习活动的投入。学习活动项目与工业投资项目效益成正比。其次,要把学习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第一重点任务,加强学习活动的领导。在工作部署中把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安排好,在工作定位中把学习定在第一位,用抓完成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的狠劲和韧劲组织学习活动,真正做到把学习当重点工作来落实,依靠学习来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第三,要把学习成效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第一指标,加强学习活动的考核。科学运用学习活动的考核成果,对学有成效的干部职工给予鼓励、支持、表彰和重用。树立学习指标是发展工业经济第一指标的观念,把学习软任务硬指标化。
革新学习思维,提高学习效益
一是坚持“三个三分之一”不动摇,用制度保证学习的时间空间。从今年起,省工信委机关用三分之一的时间组织开展学习活动,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基层企业和“四群”教育联系点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用三分之一时间处理具体事务。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学习制度,坚持工作安排围绕学习制度做计划,检查考核以学习制度为标尺,奖惩和任用干部重点考量学习制度落实情况,通过学习风气的端正,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通过学习成效的提高,推动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二是坚持“三个相互结合”不偏颇,用需求引导学习的内容取向。首先是把学习工业和信息化基础知识与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前沿知识有机结合。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又学习前沿知识,两项理论知识相互交融,既务实又务虚,虚实结合,相得益彰。其次是把学习专业知识与辅助性知识有机结合。以学习工业和信息化专业知识为重点,在学习概论性知识的前提下,结合各自的职能职责,突出钻研相关专业知识。同时,结合机关干部工作的共性,选取对工信干部和机关干部具有普适性的学习内容。事实证明,专业知识需要“辅业”知识的充实,学习“辅业”知识有机、有效地促进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第三是把学习政策与政治有机结合。在学习政策的同时学习好政治,在学习政治中加深对政策精神实质的理解,在学习政策过程中加深理解政策的政治精神,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工业和信息化的政策措施,结合云南实际制定工业强省的政策措施。
三是坚持“三个相互融合”不分离,用创新增强学习的方式效应。一种是组织脱产学习和指导督促自学相融合。举办培养工业人才培训班,对机关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和绝大多数骨干进行脱产培训。在培训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提升,加大培训工业人才的力度,打造学习培训工作升级版。另一种是组织集体研讨学习和鼓励个人探索研究学习相融合。通过集体研讨学习,推动个人探索研究式学习,搭建机关干部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再一种就是把实地调研学习与破解难题相融合。组织调研组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调研,梳理出重点难题,进行理论分析,促进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